John Krige教授“书写跨国科技史”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9-05-31        浏览次数:1084

 

527日,应东华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之邀,SHOT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美国技术史学会)前主席、佐治亚理工学院(GITJohn Krige教授给星空体育科技史专业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讲座题为“How Knowledge Moves: Writing the Transnational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hn Krige教授关注科学、技术与外交政策,冷战期间美国与欧洲的科技关系,以及西欧跨政府科技组织,研究领域涉及技术社会史、美国社会与政治/政策、现代全球史。活动围绕跨国科学技术史这一主题,探讨跨国视角下的知识传播和技术转移、民族或国别科技史的地位等,并以中国科学家钱学森为例,尝试从特定视角考察中国案例。

讲座伊始,Krige教授首先介绍了跨国研究方法,该方法已经在众多学术领域得到认可和确立,通过将国家或民族的分析,跨国视角可以放大不同国家地域之间的复杂关系。特别是在科技史的研究之中,科学和技术特别容易受到这种跨国分析的影响,由于它们的社会性,它们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本次讲座主要围绕跨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中心问题“How Knowledge Moves”这一主题,探讨跨国视角下知识传播和技术转移的国家文化、政治、经济等影响因素。随后,Krige教授对钱学森生平和贡献进行介绍,讲述了钱学森赴美留学的经历以及回国所受到了种种阻碍,并对发生在钱学森身上并可以用作典型案例的科学技术传播纠纷问题着重进行了分析,比如国籍问题,当时中国政权发生改变的问题,以及美国科学技术传播至中国的合理性、合法性的中美不同视角的立场论争等,提示以跨国视角的另类解读。随后Krige教授对于国与国之间的知识传播和技术转移进行讲解,并结合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譬如华为的技术纠纷问题,对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科技交流与传播问题进行展望,期望能促进国家间科学与技术的健康交流,相互促进与发展,并对各国技术产权进行合理的保护。

Krige教授的讲解图文并茂,思考角度独特且内容丰富。讲座后,带着各自疑惑和问题的师生纷纷向Krige教授请教,Krige教授绘声绘色、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科学家、技术交流与国家之间的界限,以及利益冲突的国家之间应该如何进行科研成果的共享等问题。现场气氛非常活跃,通过听讲和对话,师生们一致认为,尽管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一老问题在当今时代凸显出新的表现,知识传播与技术转移的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本次讲座由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杨小明教授主持,副所长邓可卉教授点评,博士生张雪飞翻译、解说,星空体育科学技术史硕士点、纺织科技史博士点20余名师生参加。